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

我的 Les Miserables



我早知的, 我早知我是會淚流不止的。


認識Les Miserables始於中學時期, 這套音樂劇來香港演出(只有唯一的一次, 我常在問為何Phantom of the Opera可以來兩次, 而Les Miz卻不來多次? Anyway) , 同學們都嚷著要看, 而且有學生票, 非常抵看, 於是我就柴娃娃的跟同學們去看了, 看第一次, 不得了, 淚崩。那種震撼是深印腦海, 隨即愛上了, 還跟同學立刻買了另一場的票要翻看, 更買了soundtrack日煲夜煲。

所以這個故事我是熟悉到可以由頭至尾唱一次給你聽的, 我也知我是會在那個位淚崩。然而這麼熟悉劇情的我還是會被那些音樂、歌曲、情節所感染, 我只能說這是一套經典中的經典。

我也曾懷疑這麼經典的音樂劇被拍成電影會是個甚麼模樣, 記億中十多年前也曾拍了一套Les Miserables 電影(我記得是奧瑪花曼飾演Fantine), 但不是音樂劇的形式, 而效果亦是不甚了了。我很高興這次導演Tom Hooper與音樂劇舞台版的producer合拍一套跟舞台版相約的電影, 我真的沒想到原來拍成電影版也可以如此悲壯的。

看這電影前, 看了很多網上片段, 也看了一些外國影評, 好壞參半, 有些擔心。但看了之後, 擔心是多餘的, 然而我認為給負評的人士並沒有放開心門去欣賞, 執著於角色的性格、演員的唱歌技巧。也有人用很現代的角度去分析劇情,忘記了屬於那年代的悲情。所以我決定,零理。我用我的角度去盡情欣賞投入。

第一幕的Look down, 震撼程度比舞台版, 有過之而無不及, 我已經開始鼻酸, 因為那種被音樂被畫面的震撼, 是可以好感人的。然而那種震撼由開場的第一秒持續到出roller的那一刻。即是我由開場哭到散場。

導演選擇要演員唱live然後用整隊Orchestra後期錄製配樂, 我敢說這是非常有guts又有型的做法。演員唱live雖然增加了事前準備工夫及壓力, 但卻能將最真實的情感流露, 結果是, 他成功了, 如果用mime嘴的方法, 我敢肯定不會有現在這種感動。

有影評人品評演員的唱歌技巧,但我認為這套電影成功在於找到了非常適合而近乎完美的演員。先講Hugh Jackman, 不知為何, 我心目中的Jean Valjean就是這樣的了, 而他從仇恨到悔疚到憐憫到絕望都演得非常到位, 他創造了屬於他的Jean Valjean, 他唱’What have I done?’和最後臨死那場, 真心被他的歌聲感動。之後看了製作特輯,他講到為了每天唱live而作的準備,我只能對他致敬。

再說Anne Hathaway, 她是我一位很喜愛的女演員,可以說是甜姐兒。然而由她來演遭遇慘到無可再慘的Fantine,卻又出奇的好看。當你看到她為了生計而剪掉一把秀髮(她真的被剪掉長髮,那專業精神又是會對她致敬起來的),被人剝掉大牙,甚致淪落風塵,怎能不為她流淚?電影的官方trailer是用她的I dreamed a dream作背景, 十分明智,因為聽過她唱這歌都會相當驚喜她唱得如此感人, I dreamed a dream這首歌將會是屬於Anne Hathaway的了。

另一個讓我眼前一亮的一定是Samamtha Barks這位小妹妹了。我之前很想知道誰會演Eponine這個角色,因為這個角色是我最喜歡的,她的敢愛敢恨,她的義無反顧都是我最深刻的劇情之一。當我知道由Samantha Barks演回Eponine時,我非常高興,小妮子只有22歲, 她曾於倫敦theatre版演譯同一角色, 更曾於Les Miz的25週年演唱會中獻唱, 一鳴驚人, 終於擊敗眾荷里活演員和Taylor Swift贏得這個角色, 然而她也演得唱得稱職, 第一次拍電影的她絕不怯場, 當Eponine死在Maris懷抱的一幕, 我又哭崩了。

最多人彈其唱功的一定是演Javert的Russell Crowe和演Cosette的Amanda Seyfried, 我中肯的講, 他們唱歌技巧確是未達至可稱得上佳的水準, 但演譯得宜, 學我的朋友話齋, forgivable! 而Russell Crowe的聲線有點rock, 演譯Javert的自白 ‘The Stars’我覺得是有其化學作用的。

這套電影(或許是這個故事本身)成功在於每個角色雖然出場的時間不多(除了Jean Valjean和Javert貫穿整個故事外),但也能有各種鮮明的性格,如主教這個角色,只出了一場,半首歌不到,但就對整部電影有很大的影響力(題外話,電影中的主教就是1985年舞台版中的原祖Jean Valjean, so symbolic呢)。另外,又如小混混男孩Gavroche也是一個出場不多但會很深刻的角色。

在看完第一次時(是,我看了兩次),朋友說這故事很是我杯茶,我明白。因為我在她眼中就是那些電影裡的革命分子。或許我的社運血,就是植根於這套音樂劇,所以這音樂劇,這故事跟我是有特別的情意結的。當故事發展到後期革命的情節,響起 ‘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?’和’One day more’時, 我承認我是有無限的聯想, 當恐懼的人民背棄了革命者, 能不慨歎嗎? 而導演在處理學生建成的barricade那幕和尾場中理想得以實現的barricade也是感動人心!能不愛上這電影嗎?

完場時,真有鼓掌的衝動!然而,看第二次時,真的有觀眾鼓掌。

我在想,如果看第三次,誇張乎?但確有此意。